白种人骨骼出现丝路要地 宁夏汉墓考古发掘的新发现
今年4月至7月,为配合“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建设,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人员对中卫常乐汉代墓地进行了第四次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24座,分石室墓、砖室墓、土坑(土洞)墓等多种墓葬类型,出土了陶器、漆木器、铜钱及少量的车马、明器等260余组件随葬品。 中卫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位于当地人俗称为“半截子山”的中卫常乐汉代墓地,最新劲爆消息新鲜出炉:在这位去世时正值中青年的墓主身边,沉睡着一位“白种人”根据墓葬类型及出土随葬品判断,墓主身份属汉代拓边平民,而其中一间墓室西棺内人骨经初鉴属白种人。 这位白种人是什么人?他与身份为平民的墓主是什么关系?曾有怎样的渊源怎样的故事?他们缘何离开人世?为何又会葬在一起?诸如此类的悬念都令人好奇惹人思量。这也正是考古的魅力所在。假以时日,这些谜团都将一一解开,最终的答案必将呈现于世人面前。 本报记者独家为您抢先揭开这个历史迷局的神秘一角。 中卫常乐汉代墓地位于中卫市沙坡头区常乐镇南2.5公里太青山北麓山前台地上(当地人俗称“半截子山”),最早发现于1985年。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卫市文物管理所组织专业人员,曾于2002年、2004年、2009年对该墓地开展了三次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墓葬百余座,出土铜钱、陶器等各类文物八百余件(组)。 根据墓葬类型及出土随葬品判断,墓主身份属汉代拓边平民,骨骸大多属蒙古种近代东亚类型,死者年龄以中青年居多,但M7墓室西棺内人骨经初鉴属白种人。 据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介绍,本次考古研究动用了各种地下金属探测器和成像仪。如AR-IV地下金属探测仪,USA流浪者地下成像仪等等。本次发掘的墓葬时代从西汉中期延续至东汉早中期。墓主骨骸经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骨骼人类学专家韩康信先生鉴定,属蒙古种近代东亚类型,M7墓室西棺内人骨经初鉴属欧罗巴人种(白色人种),在该区域同时期墓葬人骨鉴定中罕见。 M17墓室为木柱围成的椁室,上下铺盖厚木板,潮隔防腐效果好,因此墓室棺木、棺盖上放置的竹筐、尸骨覆盖衣物及其内随葬品保存状况均较好,该墓还发现了蛋壳、肉串、作物种子等有机物以及木屋、木俑、供案等木质明器,这在同时期宁夏的墓葬考古中较为少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