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方式 |
电话:0371-68986868
手机:18037899866
Q Q:7676619
|
|
|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 中国使用地下探测器主动发掘 |
|
中国使用地下探测器主动发掘
中国历史上只有唯一的一次主动发掘:1956年的十三陵定陵使用地下探测器深度发掘。虽然24箱、3000余件绝世稀珍惊艳世界,但却因科技水平有限,也造成许多痛心疾首的遗憾:鲜艳织锦黯然失色,皇帝棺椁焚毁无存……周恩来事后批示:地下埋着比我们地上保存还好。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了中国的文物工作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不主张对历史遗迹进行主动发掘。 |
| 文物发掘分为主动发掘和抢救性发掘,所谓主动发掘是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主动申请对某一地段墓葬或遗迹进行科学发掘;而抢救性发掘是指在基本建设中,对位于建设基地的遗迹或古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一般来说,文物部门是不主张主动发掘的,只是进行配合基础设施建设的抢救性发掘。例如,湖南望城风篷岭二号王室墓、岳麓区天马山汉墓和宁乡县‘七星伴月’布局战国墓群都报请了国家文物局,但国家文物部门有关专家不主张主动发掘,这就给了犯罪分子可趁之机。 |
| 另外,中国的文物保护技术还很落后,而且即便在国外,对木器、纸张、丝绸的保护技术,也是尚未攻克的技术难关。例如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丝织品近年开始揭取保护,但多数遗物一触即碎,保护难度极大。只有在技术力量能够切实保护现有的文物遗址遗迹后,才有可能去讨论主动发掘的问题。但或许到那时,不用在乎文物保护的盗墓者已经满载而归。 |
文物田野保护配置:“三五个人,一两条狗” |
| 由于中国不允许主动发掘墓葬,这就对文物的田野保护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既然不能主动发掘古墓,只有守好古人留下的“金银财宝”。但是,中国的文物田野保护仍处于“史前时代”。 |
| 田野保护主要依靠业余文物保护员,他们基本上在义务进行保护工作。在陕西省礼泉县上营村周围,散布着程咬金墓、尉迟敬德墓等5座唐太宗昭陵陪葬墓。均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却只有一名农民承担着业余文管员的职责,义务保护程咬金墓。而河南省许昌市做法是,在田野文物所在的村建立3到5人的群众性文物保护小组。但其成员基本上是农民,承担的文物保护任务也是义务的,没有一分钱待遇。在陕西咸阳市渭城区,田野保护的主要方式为犬防。官方文件称这标志着该区的田野文物保护形成了人防与犬防结合的良好局面。渭城是文物大区,文物等级高,分布广,保护任务十分繁重。该区计划在2年内,为每个基层文管所培育良种犬2—3条,作为文物保护的中坚力量。 |
| 即便是“史前”的文物保护基层网络,在很多地方也已名存实亡。内蒙古通辽市过去各旗县市区所建立的县、乡、村三级文保工作网络,由于各种原因现已基本解体,特别是村级文保人员由于多年没有补贴,大多数已经自动离岗,三级网络最关键的网底已漏。更值得注意的是,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和金钱利益的诱惑,个别过去曾当过文保人员的村民现成了挖掘古墓犯罪分子的团伙,内外勾结,沆瀣一气,使文保工作遭受了很大伤害。 |
现代化安防系统只是杯水车薪 |
| 在中国,大多陵墓散布在远离市镇的旷野中,点多、线长、面广、范围大,保护难度大,盗墓现象较普遍。用“人防”的手段来防止盗墓,并不现实。只有借助高科技手段,才能有效地实施保护。然而,中国第一套古墓葬盗掘报警系统直到三年前才投入使用。 |
| 2006年12月17日,“地波探测报警系统”应用于咸阳市西汉平陵及陪葬区的文物保护,以遏制日益猖獗的盗掘古墓现象,使得平陵成为中国第一个使用高科技手段进行保护的帝陵。平陵是西汉第六个皇帝汉昭帝与孝昭上官皇后的合葬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平陵乡。这套“地波探测报警系统”是中国第一套古墓葬盗掘报警系统,将平陵及陪葬区保护范围划分为28个防区,可24小时不间断地布控设防,各个防区内埋置的悬浮磁钢式探测器探头可随时探测因盗挖、爆破等盗掘行为所引起的地波变化,通过信号采集和转换传输到地面监控主机使其发出声光报警。这一系统被称为盗墓“克星”,它将彻底改变田野文物保护仅靠人工巡查的被动局面。 |
| 由于资金、技术以及配套后勤设施的问题,中国现阶段还不能把所有处于野外的文化遗产都列入技防监控的范围,所以只能有选择地开展文物安防工作,这使得盗墓者依然有机可乘。TS130金属探测器是应用先进技术制作的产品。该仪器选用优质元器件,它具有探测度广、定位准确、分辨力强、操作简易等特点。 金属探测器主要是用来探测和识别隐埋在地下的金属物。它除了在军事上应用外,还可以广泛应用于: |
|
|
|
|